Sunday, May 5, 2019

南越國軍民之亡國恨





南越國軍民之亡國恨

時光流逝四十載,
紅條黃旗再飄揚。
戰士難忘亡國恨,
設壇紀念訴衷情。

戰場鬥士成老將,
鬢髮露霜無神采。
復國無望空惆悵,
此情難寄心哀傷。


對於南越國軍人和 1975 年五月份前出生的南越人民來說,四月三十日是一個悲痛和恥辱的日子。

是日,北越軍南下,長驅直入南越首都西貢獨立宮。南越替代總統 楊文明在宮內等待北越軍將領到來接收政權,簽下亡國條約,交出軍權,從此南越國亡,大好山河,拱手而降。

阮朝末代君主 保大帝又名 阮福永瑞,其父皇 啟定帝於 1925 年尾駕崩,當時才12 歲的保大在順化紫禁城登基繼承皇位,成為 大南皇帝,是阮氏王朝的第十三任皇帝。在位幾近二十年間 (1926 — 1945),沒有多大的政治實權,其一生經歷深受時代政治格局變遷的影響,很無奈 !

保大王繼位後,仍舊回到法國繼續完成學業。朝廷職責交由吏部尚書 阮有排執掌政務。

1932
19 歲的保大王學成回國,親身躬政,大刀闊斧,改革朝政,施展年輕人的熱血抱負。改組內閣,提升吳廷琰,蔡文瓚等一批能幹的年輕官員進入內閣,此一人事變動,得到各方支持。

但運作兩個月之後,吳廷琰突然辭職,原因是不滿法國人明目張膽的殖民者態度,使得政府運作癱瘓。

世界時局詭譎多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被德國攻佔,日本乘機入侵印度支那原屬於法國的地盤。暗中鼓勵 保大王發動政變,宣布越南脫離法國殖民管治而獨立,改國號為 越南帝國。日人建議從新加坡邀請陳仲金回越任總理,成立一個親日政府,並加入以日本為首的「大東亞共榮圈」。

日本軍國主義過度侵略的野心,終於招致自我滅亡。1945 年八月,日本不堪兩顆原子彈的威力,宣佈投降。失去日本政權撐腰,越南剛爭取到的獨立,並未得到英美中蘇等列強的回應。

同年,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同盟(越盟),旨在推翻法,日的統治。在河內奪取政權,成立越南民族解放委員會,隨後快速接管了越南帝國的地方政權。

日人曾建議使用日本軍力殲滅越盟,但是保大不願借助外國力量來屠殺越人,拒絕了日方建議,宣佈退位,寧願成為一個獨立國之公民。

保大王的謙讓,使越盟和胡志明獲得急需受人民認可作為國家領導者身份的普遍合法性,也讓他們有足夠的力量即刻統領越南。

胡志明在河內發表獨立宣言,宣佈越南從日本奪回政權,並廢除君主制,脫離法國統治,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但力有未遞,未能有效控制全國。

保大退位後,1946 年,選擇在香港淺水灣寓所過其流亡生活。在其流亡期間,越南各派系以及留在越南的法國人之間,開始了複雜的武裝衝突。

同年,法國與北越達成合作妥協,法國允許北越加入印度支那聯邦,擁有自己的政府,而北越則允許法軍停留在河內。但其後,法國態度轉變強硬(殖民者心態,不願北越獨立),炮轟海防,遂爆發法越戰爭。其時,法國人希望保大能出面組建新的越南政府,以取代胡志明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

由於越南南部涉及較多法國利益,為了與爭取獨立和統一的越南民主共和國政權抗衡,法國推動了南圻自治運動,將之隸屬於法屬印度支那聯邦,南圻國於 1946 年三月尾成立,首任總理 阮文春。

經過多番談判,1949 年保大回到越南西貢,南圻正式拼入越南,總理阮文春辭職,保大成為越南國臨時政府的國家元首並兼任總理一職。越南國臨時政府正式成立,保大被授予國長稱號。同時越南國政權得到美國,英國,中華民國和聯合國的承認。而北方胡志明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政權則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共產主義國家的外交承認。

法國和越盟的戰爭繼續進行,直到 1954年,法軍在奠邊府戰役大敗,越盟取得重大勝利,法國和越盟之間達成日內瓦和平協定,結束戰爭。確定以北緯 17 度線為界,將越南分為南北兩部分。

法軍撤離越南後,保大仍然保持越南國國長身份。他任命天主教徒,民族主義者吳廷琰擔任總理。

1955
年尾,吳廷琰組織了公民投票要廢除保大的皇位,結果獲得多數票支持。於是保大皇朝結束,南方成立了越南共和國。吳廷琰任總統,控制南部,並獲得美國政府的支持。保大因此再度流亡海外,他選擇在巴黎度過餘生。

吳廷琰,天主教徒,反共產黨意志強烈,親美國。南越在其主政時,積極爭取外國支持。由於其親美政策,得到美國承諾軍事,經濟,技術,物資援助及派出軍事顧問,協助建立美式軍隊。

在其主政下的數年期間,社會繁榮安定,國慶日亦曾有過花車出遊。

吳廷琰未婚,獨身,在其領導下的政權,家族色彩濃厚,任由其弟吳廷瑈干政。並對天主教以外宗教,異己,異教徒等加以取締,因而危機四起。

南越人民篤信佛教,寺廟處處。1963 年,發生佛教徒危機,順化發生陸軍動用化武鎮壓民眾動亂。其弟吳廷瑈干政,策劃迫害佛教徒,查抄舍利寺,導致釋廣德法師引火自焚抗議政府。如斯等事件,引發社會動盪,民眾和美國對西貢當局的不滿。

同年尾,相信是在美國政府的默許下,楊文明等一批高級軍官在一次例行會議上,突然宣佈成立軍事革命委員會奪取權力。

在經過一番通宵激烈的戰鬥之後,忠於總統的士兵失敗,吳氏兄弟獲隨從漏夜經過秘密地道逃離總統府,前往堤岸華人區,藏身在位於鴻龐大道處的聖方濟教堂中。

翌日上午,吳氏兄弟獲悉政變軍人允諾讓他們安全出國,流亡海外,遂同意投降。但在前往軍事總部的途中,兄弟倆在運載的裝甲運兵車內,被楊文明的保鏢阮文戎近距離射殺,對外則宣稱他們是自殺的。

據報導,當胡志明知悉吳廷琰被兵變殺死的消息,幾乎不能相信美國人竟然如此愚蠢。不過倒慶幸,嫁他們的手,不費吹灰之力,替他輕易的除去了一個最激烈反抗和要撲滅共產黨的對手。

南越國的敗亡已埋下了不祥的徵兆。

吳廷琰被暗殺後,由於群雄拼爭,爭奪領導地位,發生了多次政變,始終未能建立一個穩定的政府。

物價上升,越幣不斷貶值,弄至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尤其生活在偏遠的沿海鄉下的民眾。同時亦到處捉拿滿十八歲的年輕人去當兵,民怨載道。此時,北越政權就利用民怨,經水路滲入沿海,隱藏在各處地方,等待起義時機。

政變後,在楊文明和阮慶相繼執政的兩年中,阮文紹被任命為陸軍第四軍軍長,總參謀長,最後被提升為陸軍中將並擔任國防部長。

1965
年中,阮慶被迫下台,阮文紹被軍事強人們推選為軍事革新會議的首領,並成為國家領導委員會主席。

1967
年,經過民意選舉,阮文紹在競選中獲得近四成選票,成功當選為新一任總統。基於前政府之鑑,阮文紹建立了一個政黨,通過駕空國會,使政治權力極大地集中在政府手中,並安插眾親信進入重要崗位。

阮文紹統治時的貪腐程度猶勝於他的前任,惡名昭彰。當四年一任滿,1971 年再參加了改選,他的政治對手認為他會操控選舉而拒絕參加,因而他成為唯一候選人而順利當選。

北越軍在 1968 年發動春節攻勢,利用南越士兵離開軍營回鄉過春節,疏於防守,是為戊申戰役。西堤一帶幾近巷戰,其時幸得到美軍及時支援,得以解救危機。

1969
年,美國反越戰聲浪高漲,加上戰況膠著。美國改採戰爭越南化政策,逐步撤軍,由越南軍取代戰鬥任務。此舉,影響了南越軍隊的戰鬥力和士氣。

1973
年初,北越,臨時革命政府,南越,美國四方透過在巴黎談判,達成巴黎和平協議。規定就地停火,駐越美軍全部撤出。

1975
年,北越軍毀約,再次揮軍南下,南越軍兵敗如山倒,沿途的難民潮,到處風聲鶴唳,軍民驚慌。

四月中旬,春祿失守,使得首都圈門戶洞開,阮文紹見大勢已去,遂辭去總統職務,迅速將權力移交給副總統陳文香,倉惶逃離越南,亡命於台灣士林天母區。

陳文香接任後,著手與北越進行和平談話,在遭到拒絕後,陳文香辭職。

4
27日,北越對西貢發起主要進攻。同日,在上下兩院的聯席會議中,一致批准將總統職位交給楊文明,次日楊文明宣誓就職。

其時,北越軍隊幾已兵臨城下,楊文明呼籲立即停火並展開對話。北越軍並沒依從,將到嘴裡的肥肉,哪裡會輕易放棄。繼邊和地區淪陷後,位於當地的空軍基地已落入共軍手中。

4
30日凌晨,美國大使已登上直升機離開西貢了。約上午十點半,楊文明來到廣播電台,命令南越軍隊放下武器,停止戰鬥,隨後宣佈無條件投降。

中午時分,一輛北越坦克衝破了獨立宮的大門,他們發現楊文明及其內閣成員早已坐在內閣會議室巨大的橢圓型桌子前等著他們。但他們的等待卻換來帶頭的北越軍官 裴信的言語羞辱。

稍候楊文明再度在電台宣佈西貢的各級政府徹底解散,南越國亡。

歷史是諷刺的,當年楊文明聽從美國人言,叛變殺害激烈反共的吳廷琰,間接替北越除去眼中釘。今日卻在獨立宮內面對共產將官,成為亡國奴,現眼報來得也真快呀!

阮文紹則後悔聽從美國之言,坐上談判桌,與虎謀皮,結果被出賣了。美國主要是因為其國內民意反戰,為緩和喧嘩之聲而出此撤退下策。

痛失政權,阮文紹有感而發的悲痛名言「莫信共產黨言語,要看共產黨行動」。事實,若果阮文紹經過戊申戰役之後,痛定思痛,不貪腐,好好整頓內政,軍紀,利用美國軍援,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計,讓人民有感,情況不至於頹敗如此,與其怨人不如自省。

雙方對壘,就是互鬥智謀,如孫子兵法提及之兵不厭詐。巴黎和約根本就是北越的拖延戰術計謀。等美國軍隊完全撤退,之後,才來個出其不意,即使美軍回防,亦來不及了。

南越亡國亦是美國強國的失敗,失去了位於峴港的金蘭灣軍港,一個扼制中國在南中國海擴大的優良軍事港口基地。

北越成功解放南越,統一全國,卻引發一波波投奔怒海的難民潮,悲慘遭遇罄竹難書,不幸葬身大海的亦不知幾許。

國破山河在,唯時已不與,舊政權軍人還在夢想復國,在痛苦哀吟,真是嗚呼哀哉 !


本文作者 何宏博

Wednesday, October 28, 2015





周館仁義堂
(點擊参看周家拳資料)

仁義堂總教練劉浩良師父之死

在越南唯一獲准出國率團到台灣金門舞獅勞軍的仁義堂,其總教練劉浩良師傅,是四十年前邀譽武林名教頭之一,綽號〔大隻浩〕,標榜在周龍/周彪師門深造,所習洪家拳和蔡李佛堂(俗稱洪頭蔡尾)並習氣功,渾身結實肌肉的天生魁梧體格,確實是一位難得的上乘練武之材.在五十開外英年遭遇逆境病逝,時隔三十載,特細說始末,以供茶餘飯後之談.

劉氏在咸子(海旁)大道五百號路段一條巷裡開設周館仁義堂,除授徒外,更附設跌打傷科醫務(現今由他兒子劍昌主理),他是少數懂得用竹紮作獅頭的教頭之一.多年來都自己紮獅頭參加各華僑六大醫院義舞,慶賀農曆新歲,熱心襄助慈善,深獲僑社讚賞.遇有籌款特別場合,他更表演拿手獨門關公青龍偃月刀,櫻槍剌喉,釘床碎大石,鋼條纏頸,鐵沙掌等絕技,為武林爭光不少,環顧當年國術界,他的確是佔有重要的地位.

他時常告誡弟子學武以防身禦侮,最好不要介入黑道,然而樹大有枯枝,兩位闖蕩華僑社會備受爭議的〔英雄〕人物,癲馬南(姚傑南)/蘇洪(蘇輝煌),都是出自他的門下.

建興木廠 帶來惡運

在劉師傅醫館巷口對面建在河旁的建興木廠,是由賽瓊林的陸樹彬/協和隆的關伍珍兩人合資經營,後因木材短缺,改為貨倉,由劉氏擔任經理,專供長短期寄存貨物.這份工作,替劉師傅帶來惡運,以至悲劇收場.

越戰正熾烈時,邊和省美軍倉庫林立,也時常失竊大批軍用物質,這當然是內神通外鬼之傑作.盜獲的賊贓,在未銷贓前,要找倉庫暫時寄放,所有民營貨倉都在警方監視之列,加強查緝.建興木廠是重要疑點之一,因該貨倉伸至河傍木樁底下經常有丟棄物品,也惹來許多拾荒者.

便衣密探     掌握証據

被警方便衣人員盯哨多時的建興木廠,有一天下午果然發現一輛滿載贓物的大卡車緩緩開入貨倉,守倉者循例通知近在對面巷內的劉浩良,那天他戴鑲金邊眼鏡,穿著睡衣,他的一舉一動已被警方用長距鏡頭拍攝下來,並未採取行動.直至傍晚,貨倉內數名人員將剛運來的貨物拆開紙箱予以整理,並將多箱往河裡丟棄,詎料當晚正逢潮退,一箱箱物資裸露在河床上,引來多名男童拾荒者,簇擁搶著〔尋寶〕,最後他們都放棄拾取,面上都掛驚愕神色,慌忙泅水離開.

便衣警員立即查看,原來是卡賓槍之木柄,鋼盔的尼龍帶,為數甚多,第五郡警察指揮長黎玉柱獲訊,即馳抵現埸,並下令遞捕劉浩良師傅,從武館帶出來,給他戴上手銬,載返警局偵訊.

窩藏贓物 被拷刑求

當晚九時,劉師傅的周姓徒弟匆忙到我寓所拍門,請我帶一包雙料跌打丸,糖尿丸去警局,設法交給劉師傅服用,這時我才知他闖了大禍.

當當晚副指揮長黎玉金值班,允許先給他數顆藥丸服用,餘則暫時寄存,待明天黎指揮長上班,再行向他申請.在警局左側後面的拘留所,擠滿疑犯當中見到劉師傅,他胸背及兩邊肋骨顯然見到瘀傷,原來被捕後即被嚴刑拷問迫供,縱然運功支撐,也無濟於事,痛苦萬狀.

家人替劉師傅聘請律師,後來法庭以劉師傅不慎將倉庫誤藏贓物,罪判刑數月,不久獲釋,刑滿回家的他,已被磨折得不像人形,當日赳赳武夫結實肌肉不見了,袛賸下一副皮包骨,雖然前番惡運已完,繼之而來是向病魔挑戰.後來於福善醫院診治,他不但有糖尿病,肺部亦有問題,且有痰血,遂遵醫生囑安掛住進隔離病房.未幾,他因醫館乏人主理,兒女尚幼,迫得返家,扶病替人療傷,賺取生計,病情又告惡化,再入六邑醫院留醫,療治一段時期後,又離院回家.

福善/六邑兩院都批准劉師傅醫藥費全免,以回饋他曾義舞籌款.一九六八年劉氏已病入膏肓,隨後傳出他病逝噩耗.

劉師傅壯年時曾每餐白飯八碗,舉重逾百斤,膂力驚人,既患糖尿病,卻偏逢涉案,慘遭毒打迫供,牢獄中內傷又得不到妥善調治,正當盛年不幸溘逝,至今仍有不少人懷念他.

:"洪頭蔡尾"是指洪拳、蔡家拳及北少林;並不是蔡李佛拳;周家拳創自周龍;宗師自少學習洪拳,十六岁時再從蔡家拳名宿"蔡九儀"學習蔡家拳,十八岁到南洋謀生時,在碼頭誤殺馬拉咕厘頭被通緝,逃難至山中一寺廟,於主持處學習得北少林拳術;三年後回國發展,並經公開比賽後奪得福軍總教頭,及創立"仁義堂"自此武林人稱"周家拳 "

Thursday, July 17, 2014



武林界的文化人 - 吴家騏

吳家騏生於公元一九三一年﹐籍貫廣東順德﹐是家中長子﹐幼年時隨父母移居北越海防市﹐曾經就讀於當地越南華僑中學﹐求學時期是校內的中堅份子﹐他個性勤勞好學仗義執言﹐對父母至孝﹐好打抱不平﹐有強烈的求知慾﹐熱愛運動和歌唱﹐他是一位游泳健將﹐也是一位才華洋溢的撰稿人﹐吳家騏的名字在當時的華文報章上屢見不鮮﹐與此同時又醉心中國武術嚮往習拳﹐詠春拳﹐太極拳﹐螳螂拳等亦是個中能手﹐當年更獲得螳螂拳趙竹溪師傅正式收為入室子弟。對於音樂方面﹐可謂會彈會唱會填詞﹐無論電子琴﹐結他﹐手風琴等無一不精﹐目前在互聯網上尚有他抱著結他邊彈邊唱著那首中文版意大利民歌「Besame-Mucho」。

一九四八年﹐從北越前往香港謀生﹐先後從事過多個行業﹐最後選擇電機技術﹐在香港華倫織造創擔任技工﹐工餘時間繼續進修終於取得無線電機廠長級資格。一九五三年﹐北越局勢動蕩﹐與妻子從香港返回到北越照顧父母﹐翌年八月南北越分割﹐因此舉家遷徙到南越堤岸市﹐一切從零開始。
於是在南越生活了二十多年﹐夫妻倆齊心合力打拼創造美好家園﹐並養育了七個兒女。在這二十多年當中﹐於工餘時間經常在華文報章上撰寫社論及生活資訊的文章﹐並且在社區內義務擔任太極拳指導員一職。一九七五年南越淪陷﹐淪陷後的南越醫療極差﹐目睹許多病者求醫無門﹐而妻子一向對中醫藥頗有研究﹐於是毅然挺身為僑胞出力﹐贈醫施藥為無數人解困﹐許多病患者亦能夠轉危為安﹐與此同時亦獲邀為解放日報撰寫醫藥專欄。

然而世事總難料﹐由於吳家騏與妻子擁有店舖﹐在幾番打倒資產的浪潮當中終於榜上有名﹐眼看整個家庭就要被遣往遠方那些越戰時期遍布地雷的所謂新經濟區﹐可幸夫婦向來樂善好施﹐因此在最後一分鐘獲坊間主席出面﹐准許留居胡志明市﹐為街坊的文化活動安裝燈光、音效的大小電器工程,當然要私人出錢出力為街坊服務,他心裡明白南越已不宜久留﹐於是悄悄地加入了逃亡的行列。

一九七九年春季﹐吳家騏決定讓幾個孩子先行離開﹐自己與妻子則留守家中大本營以防萬一。皇天不負好心人﹐吳家騏的幾個孩子於同年十二月已經定居加拿大。一九八三年五月﹐夫婦偕同兩個女兒和女婿前往加拿大與子女們團聚﹐在一個人口只有三十萬多的小城倫敦市﹐在一家電子技術公司任職技工﹐同時亦擔任加拿大多倫多世界日報駐倫敦市記者﹐台灣中央廣播電臺海外監聽員﹐以及台灣自由僑聲駐加拿大特派員。同時他也精通電腦運作,以電腦寫稿,以電郵交友,在社區教授一些老人家學習電腦,鼓勵追上時代的步伐,像過往一樣﹐又再次為市內華人社區擔任義務太極拳指導員一職﹐自一九八五年開始每週六開車到華協會屬下太極組負責指導﹐風雨不改直到二零一四年初,患病才停止。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吳家騏感覺腹部不適入醫院檢查﹐被診斷為胰臟癌﹐他決定不做手術回家用中藥調養﹐情況穩定。二零一四年二月一連幾天大雪﹐一向硬朗的家騏堅持要自己鏟雪以至凍傷﹐之後情況開始轉壞至四月下旬更加急轉直下﹐到醫院檢查醫生謂癌病已屆末期。
吳家騏一生都以四維八德五常作為立身處世的基本﹐因此廣結善緣﹐深得僑胞愛戴﹐是一位高風亮節﹐德高望重的僑領﹐他的生平座右銘是「犧牲小我﹐成全大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遺願是「希望加拿大華人團結互助﹐同心協力創造美好明天」。


文章資料由其文友加拿大陳鐵先生提供

Saturday, May 31, 2014

令人懷念的油麻地八文樓




我的青少年時代,在油麻地度過。1971年我一家從「窩打老道一號」搬到油麻地的渡船角「八文樓」最後建成的一棟,至今父母仍然守住老巢,電話號碼一直沒變;我每次回香港,都是歸家居住。



所謂「八文樓」是因為八棟樓的名字,文華、文英、文苑、文蔚、文景、文輝、文耀、文昌樓。查過維基資料,原來有個正式名稱叫「文華新村」,區內從未見過這個標示,我這個老街坊聽都未聽過,奇怪。我一向寫地址都是「九龍渡船角文XXX樓」。記得60年代開始興建時,地盤棚架上有光管大字「嘉年新樓」,嘉年是發展商的公司名,在海上遠遠都看得見。


七八十年代,一下樓,走幾步就是海邊。前面是油麻地小輪的佐敦道碼頭,有渡輪往中環和灣仔,碼頭對開是巴士總站,3號和11號巴士去竹園、3C 去慈雲山、4A去大坑東、少有人知的8號去尖沙咀天星碼頭(不幾年就取消了)12號去荔枝角、13號去彩虹村、14號去油塘;還有去元朗的1626號等等,交通十分方便。
73-76年我每日乘渡輪過海,然後轉乘中巴上香港大學,常碰到也是住八文樓的同學結伴上學;週末回大學參加北派功夫班,常常和邵漢生師傅同船。



八文樓有19層,每棟大廈分三小棟,有獨立的電梯,棟棟之間除了在天台不能走過。每小棟每層有8個單位,總共是 8 X 3=24個單位。八棟大廈的內街,全是單程路,都以「文X街」為名,頗為狹窄,一邊還劃了停車位,剩下的路面窄上加窄。


樓下的商店全是街坊小生意,雜貨、五金、電器、髮廊、便利店、麵包鋪、機械修理(服務漁船駁艇)、車房....最多的是食肆,單是茶餐廳都有五六間。早期的食肆大多是廣東菜,後來多了外籍居民,越南華人領先,開了全香港第一間越南餐館「老趙」,幾十年之後的今天仍在。近年有南亞人、泰國人、大陸外省人遷入,餐館種類更是百花齊放。


越南人從法國殖民期間學曉了製麵包秘訣,在世界各地開麵包店

咖哩、四川火鍋、中西甜品、粵式點心、粥麵....連高級法國餐、日本餐都有,這裡應該沒有這兩個國家的居民,純屬本地人借這裡食店成行成市的地利吧。
各國風味餐館大行其道,主要原因是有些早期的業主居民搬出,把單位長短期分租給外來的臨時居民、旅客、水客,近年部分更改裝成正式的「劏房」單位。
另一個原因,是的士司機選了這裡的內街,為半夜「交更」的勝地。凌晨兩三點,司機大佬顧客盈門,街邊停泊幾行的士,違規的桌椅擺滿行人道,好幾間專做他們生意的食店通宵營業。
所以住在這裡,24小時都可以落樓吃東西醫肚,宵夜選擇很多。幾間橫邊的蚊型小店,靠豬骨粥、糖水和腸粉做出名堂,獲得美食家推薦,發大達了。我前兩年回老家,第一次幫襯那腸粉檔,好不容易有一個插位坐下,伙記說:「食咩腸粉?要等半個鐘。」生意不憂做到如此。本區居民深宵兩三點回家,但見一街都是人,不虞治安問題,很安全。



90年代開始,政府開始在西九龍填海,漁船避風塘沒有了,以前八文樓外邊的海變了陸地。渡輪航線取消,碼頭和巴士總站都消失了。

代之而起的是填海得來的西九的交通幹線,機鐵、港鐵的「九龍站」,和車站上蓋的豪宅「漾日居」、「擎天半島」、「圓方」等幾棟,動輒是幾千萬一個單位,八文樓雖然是只隔一兩條馬路,論級數樓價是天淵之別了。

(文章作者:梁煥松)

: 本人於1973年初抵香港時曾在文耀樓住過,印象深刻。

Monday, July 29, 2013




唇齒相依

第十郡有三份一的土地屬於堤岸範圍。該是由二月三日大道(陳國纂)、李太祖、黎鴻峰(彼得基大道)、六岔路、阮志清(人位大道)和李常傑(阮文瑞大道)、一個不規則的長方形民居地。裡面包涵各街道有陳仁宗、師萬幸、阮維揚、阮智芳(拉架街)、阮小羅、吳權、阮金、巴鶴、日早永遠、和好、新福和陶維慈街。阮智芳市約建於1954年後,其附設有商業、民戶區域,和幾家中、小學校連成拱月型。此處多屬北方同胞移居在此立業謀生。散居在阮智芳市週邊的是華人原居民。當時九龍江平原各省的華人,因客觀環境影響,到堤岸來定居也漸多;也通過各省同鄉的關係,拉架街、吳權、永遠、和好街一帶的人口也頻增。當年拉架街由日早街到永遠街附近是剛開發的義莊地,黃土地泥濘得很,遠遠還有一兩座古墓,正等著親人到來開掘移葬。

1956年前、這裡整個區域多是木屋茅寮。尤其是明命大道(吳家嗣)一帶都是低矮的鋅鐵木屋,巷內還夾著不少茅寮,時有火警發生。當年的衛生管理隨便,每天早上通街通行都是一包包污穢的東西。寂人小巷,人狗拉矢是常見的事。

1956年以後,這一區域的居民越來越多,北方同胞是靠紡織業和家具木業維生。一些精於傢俬家具技藝者在永遠、陳仁宗附近成立了家具木廠,附近的衛星業務也頻生。不久,明命大道由六岔路到七岔路一帶形成了家具市場。由於民生安定、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用的家具也講究款式,在不斷的改進中。玻璃鏡器在和家具配合後也跟著發展。

華人居民原本是以小買賣或出賣勞力來博取二餐的,現在也轉行,做起鏡器、電器勞務業,與北方同胞融洽成一體。不久,小手工業跟著時代發展迅速、玻璃行業也跟著起飛。鏡器、電器行業到處風行。當時塑膠業也開始萌芽。不久,明命大道經濟蓬勃,低矮的小屋都建起大廈來。

有了安定的生活,人們的求知慾也提高了。每天晚上,一般年輕的工人都喜歡上夜學補充知識之不足。於是在拉架街、梅山街、人位街各家學校都辦起夜學來,推動了整個堤岸的夜學潮。

統一足球場是堤岸一個市級的運動場,它的前面是大學生宿舍(原是西人墳場改建的),左邊是一列系的啤酒廠廠房,後面背著吳權街,距離阮智芳市不出二百咪。

這個球場培養了不少足球界、田徑界的健兒。它一直是給西堤各大、中學生學習田徑與練球藝的地方;也是各省足球隊與西堤足球隊交流的場地。當然國際足球界的友誼賽也時常在此演出。每當有球賽,這裡附近的街道都被孤立起來。本市球迷將不避烈陽、風雨都要一睹為快。

第十郡雖然只有三分一的土地屬堤岸地區,但幾十年來與西貢毗鄰,無論生活、經濟連繫上是息息相關的。到今日,很少人知道那個地方是堤岸,那個地方是西貢。其實堤岸與西貢早就連成一體了。不是麼,幾十年來國內國外的人,對西貢與堤岸的聯稱“西堤”不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嗎!
BLL